首頁  bat365正版教務  管理制度

管理制度

泰州學院關于進一步深化本科教學改革 全面提高教學質量的若幹意見(試行)

為深入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全面落實《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質量的若幹意見》和《教育部、财政部關于“十二五”期間實施“高等學校本科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的意見》等文件要求,大力加強本科教學工作,在我校形成銳意本科教學改革,切實提升教學質量的良好氛圍,結合學校實際,就今後一段時期的本科教育教學工作提出以下意見。

一、牢固确立本科教學工作的中心地位

1.堅持和完善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進一步完善運行機制,健全議事規則與決策程序,努力建構學校黨政權責明晰、分工協作、結構合理、運行順暢的體制機制。積極推進設立學校教授委員會制度,充分發揮教授在教學、科研和管理中的作用。健全民主管理制度,建立信息公開制度,健全教職工代表大會運行機制,充分發揮民主黨派、群衆團體和師生員工民主決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監督的作用,增強師生員工的凝聚力。

2.增強全員服務教學意識。各職能部門要進一步增強人才培養工作中心地位的觀念,切實改進工作作風,自覺、主動、創造性地為教學工作服務。任何單位、任何時候不得以任何理由影響和幹擾正常的本科教學工作,應自覺無條件維護本科教學秩序。全體教職員工要立足崗位,堅持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率先垂範、恪盡職守,為加強本科教學工作、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做出不懈努力。

3.繼續加大本科教學工作經費投入。要按照不低于教育部的有關規定和要求,優化經費支出結構,保證本科教學經費逐年持續增長且支出占學費收入的比例合理。要加大對實踐教學經費投入力度,大力改善實踐教學條件。加強經費管理及監控,确保教學經費的合理使用。積極争取财政撥款和政府主管部門專項經費的支持。發揮教育資源優勢,拓寬經費來源渠道。大力發展各種形式的校外培訓平台,争取學校教育資源使用回報率逐年增長。

二、适應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調整和優化本科專業結構

4.進一步優化學科、專業結構布局。為全面實現學校總體辦學目标,充分體現學校辦學指導思想,主動适應地方基礎教育及經濟社會發展與轉型升級的實際需求,推動學校學科專業建設發展,促進教學、科研水平和人才培養質量與辦學層次的全面提升,根據學校總體發展規劃,完善學校專業設置管理辦法,健全專業自主調控機制,優化專業結構。以文學、理學、教育學、管理學、工學、藝術學為重點,多學科協調發展;主要培養學前教育、九年義務教育階段本科師資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所需的高級技術應用型專門人才。

5.重點建設優勢特色專業和新專業。引導各專業科學定位、分類建設,積極發展市場競争力強、有良好就業前景的專業,在行業和地區内形成一定影響。既要突出重點,又要全面推進,形成以品牌特色專業為主幹、相關專業為支撐的重點專業群,主動服務于區域經濟發展。加大新辦專業建設力度,明确新辦專業定位與培養規格,優化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充實師資隊伍、完善教學條件、培育專業特色。以文學、理學、教育學學科為基礎,突出教育學學科教師教育特色和工學學科應用性,加強管理學、藝術學學科建設,構建重點學科、重點建設學科、扶持建設學科的三級學科體系,完善學科結構及建設布局,把學科建設逐步引向深入。

6.推進專業建設提升工程。建立靈活專業建設反應機制,增強專業的靈活性,可以在主幹專業、長線專業的基礎上,增設短線專業、熱門專業、新興專業,及時調整專業方向,使專業設置和建設積極适應社會需要。進一步推進實施“重點專業”建設,全面加強我校本科專業建設,使我校教育教學質量與人才培養質量上一個新台階,在專業教育上能與行業接軌。經過一個時期的建設,使校級以上重點建設專業不低于同層次高校的平均水平。

三、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創新人才培養模式

7.樹立科學的教育質量觀。進一步加強教學質量監控,建立用人單位、教師、學生共同參與的學校内部質量保障與評價機制,引進第三方評價,形成社會和企業對課程體系與教學内容的評價制度、課堂教學評估制度、實踐教學評估制度、領導和教師聽課制度、同行評議制度、學生定期反饋制度及教學督導制度等,加強對人才培養過程的管理。逐步建立保證教學質量不斷提高的長效機制,構建校級本科質量報告及其常态數據庫的年度發布制度。

8.深化人才培養模式改革。開展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研究與實踐,在教學理念、教學模式和管理機制上進行全方位的創新,在教學内容、課程體系、教材體系、教學方法、評價方法等方面進行人才培養模式的綜合改革。鼓勵并支持各教學單位積極探索創新人才培養新模式。實施模塊化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試點,大力推進專業、課程、實踐等方面的模塊化發展。完善輔修制度,并逐步擴大專業覆蓋面,逐步實施專業主修課程面向全校開放,為學生多樣化發展提供多種路徑。培育一批重要教育教學改革成果,大力培育省級以上教學成果獎項目。

9.切實加強課程改革建設。完善國家、省(部)、校三級精品課程建設體系。制定學校課程建設規劃,啟動新一輪課程建設與改革工程,深入推進核心課程和平台課程的教學改革與實踐,因材施教,為學生全面發展和個性成長服務,重點支持核心平台課程建設與改革,将新知識、新理論和新技術充實到教學内容中,推進教學方法、教學手段和考核評價的綜合改革。積極引進國内外大學優質的課程資源,加強精品視頻公開課、精品資源共享課等課程資源建設。

10. 加強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深入實施思想政治理論課課程方案,努力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貫徹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标準,加強形勢與政策教育教學規範化、制度化建設。加大思想政治課程的教學改革力度,采用多種形式、多種手段的教學方法,加強理論學習與社會調查和社會實踐的結合,突出自主和研究性學習、增強教學實效。課程建設和教學改革成果獲得省以上表彰和獎勵。

11.積極推進教材建設。構建國家、省(部)、校三級教材建設體系,完善教材管理辦法。鼓勵高水平教師編寫規劃教材、創新教材、特色教材,形成一批影響大、應用廣的優質教材。注重紙質教材、電子教材和網絡化教材的有機結合,實現教材建設的立體化和多樣化。建立科學合理的教材選用辦法和教材評價機制,保證高質量的教材進入課堂。

12. 改進教育教學管理機制。加快教學管理的數字化、信息化建設,完善教務管理系統;認真研究并落實本科專業的教學評估相關工作,建立專業、課程評價體系與評價管理辦法;完善各教學單位教學狀态數據統計、分析和定期發布制度;完善教師教學業績考核體系與辦法,完善教學事故認定、追究、預防機制;加強對學生學業考核的研究和管理,完善考核内容與形式,增強考核内容的科學性,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四、切實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創業能力

13.完善實踐育人體系。構建有利于實踐育人的長效機制,形成實踐教學管理體系,完善“多層次、立體化、開放式”的實踐教學體系,實現實踐教學内容從基礎到綜合、研究與創新的前後銜接,推動實踐教學的校内校外、專業内專業外、課内課外的有機結合,促進學生在知識、能力和素質等方面全面發展。

14.強化實驗實踐教學環節。結合專業特點和人才培養要求,進一步完善實踐教學标準,實驗課程設置科學合理,實驗開出率不少于95%。加強實驗教師和實驗技術人員隊伍建設,改進實驗教學方法和手段,提升實驗教學水平。加強實踐教學管理,提高實驗、實習實訓質量,完善實驗實踐教學監督考核機制,提高實驗教學效果。畢業設計(論文)選題的性質、難度、份量結合實際,科學合理,全面反映培養目标要求,達到綜合訓練要求。

15.加強實驗實踐教學平台體系建設。加強實驗室、實習實訓基地等建設,完善實驗實踐教學平台建設體系。加強統籌建設和科學管理,打破學科專業壁壘,實現資源共享。充分發揮實驗室等研究基地在學生科研和實踐教學方面的優勢和特色,使其帶動和服務于教學。大力推進校外實習、實踐實訓教學基地建設,構建多層次、多學科、全方位的實踐教學大平台,切實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力争創建省級實驗教學示範教學中心。

16.加強創新創業教育。開展大學生學習指導、職業生涯規劃指導、創業教育指導、就業指導與服務。完善國家、省、校三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支持體系,逐步實現創新創業訓練的全覆蓋。優化大學生創新創業競賽的指導和管理體系,積極鼓勵和支持大學生參加創新創業競賽和創業實踐活動。完善就業、創新創業課程體系,建設大學生創業教育網絡課堂,聘請行業專家擔任兼職教師,提高大學生職業發展、就業創業能力和水平。

五、積極創造條件促進教師專業發展

17.建設素質優良的專業團隊。選拔學識水平高、業務能力強、有創新意識的教師擔任專業帶頭人。重點專業和優勢專業要由教授和具有碩士以上學位的副教授擔任專業帶頭人。采用到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進修、研修等方法,提升專業帶頭人的素質。采用專業知識學習、業務技能培訓等方法,培養骨幹教師。從課題立項、論著及教材出版等方面創造條件,支持和鼓勵中青年教師積極申報省市“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省市“學術帶頭人”、“青年骨幹教師”、省“333人才工程”、市“311人才工程”培養人選和校“學術帶頭人”、“青年骨幹教師”培養人選。[LU1]

18.着力關注青年教師發展,重視青年教師培養。根據學校發展和專業建設的需要,通盤考慮青年教師的發展方向,将青年教師的培養進修與學校專業設置與學科發展要求相結合,使青年教師适應學校發展新要求。為此,要制定青年教師培養計劃,青年教師也要制定個人進修計劃。加大教師赴境外學習和研修支持力度,提升教師隊伍的國際化水平。

19.高度重視師德建設。貫徹落實教育部《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師德建設的意見》和江蘇省教育廳《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師德建設的通知》精神,做好師德建設工作。将師德建設寓于教師培養管理的實際工作中,進一步嚴格教育教學規範,建立和完善備課上課、批改作業、出題考核等教學制度,進一步規範師德行為。把師德建設作為教育教學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實行師德綜合評定,重點考核教師的職業道德狀況、教學态度、育人效果等。善于發現和宣傳師德建設先進典型,及時總結教師在教書育人工作中的先進經驗,特别要注意挖掘帶有普遍意義的好思想、好作風、好做法,加以宣傳推廣。

20.開展教師崗位教學考核。制定以業績為核心,由品德、知識、能力等要素構成的教師考核評價指标體系,發揮考核對師資隊伍建設的促進作用。考核評價方式和指标要有利于創新和出高質量、高水平的教學和科研成果。構建人才培養的評選、考核和管理體系。以中青年專家、名教師、學術帶頭人、青年骨幹教師的評選、考核為核心,逐步建立健全人才培養的評選、考核和管理體制,鼓勵優秀人才脫穎而出。探索重實績、重貢獻、鼓勵人才創新的高校人才價值評判新思路,新方法,使之與全員聘用制度互相結合、互相支持和互相促進;完善分配激勵機制,激發教師的工作主動性和創造性;設立人才獎勵基金,用于褒獎師德高尚、教科研創新成果豐碩、教書育人業績突出的教師。以此穩定隊伍、吸引人才,充分調動廣大教師特别是專業、學科帶頭人和教學、科研骨幹教師的積極性。

21.完善教學工作的激勵和約束機制。完善《泰州學院教學工作獎勵條例》、《泰州學院優秀教學成果獎勵辦法》,鼓勵教師加強教學内容、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的改革,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完善教學管理工作考核、評比和獎勵制度;建立定期教研活動制度,鼓勵教師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為目标,開展教學方法及手段改革的實踐研究;制訂課程主講教師認定管理辦法,鼓勵教師多開選修課程。

六、全面支持學生學業發展,促進學生自我成長和全面發展

22.大力實施 “陽光教育”。“陽光教育”以科學發展觀為其指導思想,強化“以人為本、統籌兼顧”的理念。通過陽光校園文化生态的創設,以實施陽光管理為保障,以陽光教師隊伍建設為關鍵,以陽光展翅工程為重點,以培養陽光學子為根本宗旨,切實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促進學生可持續、全面、和諧發展。整合各方力量參與學生工作,統籌體制與機制,統籌目标與過程,統籌學校與社會,實現學生管理的科學合理。

23.實施學分制改革。貫徹“以生為本”的教育理念,進一步修訂和完善各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教學計劃和課程教學大綱,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積極性。注重對學生人文精神的培養,加強理想信念教育、愛國主義教育和思想道德建設,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大學教育的全過程,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逐步推行本科學生學業導師制,努力為學生全面發展提供優質和個性化的服務。

七、努力構建本科教學質量保障新體系

24.推進教學管理制度改革。按照現代大學制度的新理念,推進二級管理,健全議事規則和決策程序,形成良好的制度文化。梳理、制訂和完善教學管理規章制度,建立與完善各項教學質量标準。重點開展對教和學過程、課程教學目标和教學效果以及實踐教學環節的評價,完善教學質量不斷提高的長效機制。充分發揮教學指導委員會作用,推進教授治學,發揮教授在教學、專業建設和教學管理中的作用。形成濃厚的質量文化氛圍,進行教學全面考核,開展教學優秀單位評選。

25.建立與本科院校相适應的公共服務體系。加強公共服務平台建設。完善信息化校園建設,以服務教學、科研、管理,提升學校綜合競争力為目标,推動網絡基礎設施的改造與完善,實施“校園一卡通”、“天空教室”等信息化校園工程,建成穩定、安全、快速、方便的校園網絡平台;強化網絡安全設施建設,健全信息安全與管理體系。完善圖書文獻服務體系,加大圖書館館藏量,積極推進專業圖書館建設,提升個性化、網絡化學科服務品質,構建服務主導型大學圖書館系統。

八、加強國際教育交流合作,提高國際化辦學水平

26.建立海外交流與合作。探索國際合作辦學新模式,積極拓展與國際高校間的交流渠道,建立全方位、立體化、高水平、有特色的國際交流與合作格局,實現學校國際交流與合作工作的可持續發展,全面提升學校的國際化水平。拓寬海外交流與合作渠道,加強海外交流合作培訓,提高對外交流合作的能力,推進校際交流與中外合作辦學。在實現學前教育專業中加合作辦學的基礎上,積極合作新增專業。拓展學生海外交流渠道,鼓勵和支持學生赴海外交流學習,力争學生出國留學、短期語言培訓、交流人數逐年穩步提升。

29.提升教師和管理隊伍國際化水平。加大教師和管理骨幹赴海外培訓的力度,大力開展合作研究和海外培訓,逐年增加派遣到海外大學研修學習的人員數量。加強海外人才引進,積極争取國家和江蘇省海外人才引進項目的支持,加大海外高水平專家特别是有發展潛力的博士引進力度,聘請長短期外專、外教和具有海外學術背景的教師。

 

 

二〇一四年一月


[LU1]排列有點亂。

  • 電話:0523-80821688
  • 地址:江蘇省泰州市濟川東路93号G2經管樓
  • 郵編:225300
  • 活力經管

Copyright © 2024 泰州學院BET体育365投注官网 蘇公網安備 32120202010057号
Baidu
sogou